水粉畫的寫生不等同于寫真

色彩是繪畫語言的重要成分,可以說是繪畫語言諸要素中最具感情特征、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藝術語言。因此色彩教學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相關的教材、范畫也是名目繁多,特別是高考類的色彩畫冊一批接著一批的出版,真是讓考生挑花了眼。可是看過這些畫冊,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畫的風格很相近,好像作者是同一個人,而且都畫得很像,很逼真,好像是一張張被放大了的彩色實物照片。在這些畫里,色彩的感染力、色彩所具有的獨特的語言魅力被削弱了,色彩擺脫不了素描因素的影響,更好像是作為素描的附庸而存在。這基本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色彩教學模式的單一:即色彩教學以技能訓練為核心內容,并形成—套較為固定的寫實教學模式。

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長期以來受傳統的再現性繪畫的影響較深

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我國的基礎美術教學大都沿用蘇俄的美術教學體系,寫實性、再現性幾乎成了繪畫的唯一標準并形成了一種傳統,大眾也似乎更容易接受這種繪畫形式,評價一張畫的好壞也以像與不像為標準。雖然后來的西方現代藝術對我國的藝術產生過沖擊和影響,國內的眾多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紛紛效仿,一時間,西方各種藝術觀念、藝術形式成為很時髦的東西,并滲透、影響到美術教學中去。但某些現代藝術、前衛藝術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在學術界、教育界也引起很大爭論,遭到口誅筆伐,現代藝術在國內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折騰后重歸平靜,寫實主義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影響著藝術創作和教學。

初學畫時,老師在上色彩課時自然會講授一些色彩方面的基礎知識,如色彩三要素、還有固有色、條件色和光源色之類;再一個就是技法的傳授:如何用筆,如何用色彩塑造形體,色彩與形體如何有機的結合等,掌握了這種方法一般就能畫像物體了,學生也因能畫像物體而感到很高興,有一種成就感。初學色彩,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識、掌握色彩表現的基本技法當然很有必要,問題是教師、學生都把這種技能的訓練作為了重要的核心內容,而忽視了色彩除了再現事物的功能外,還有很強的感染力、象征意義,能引發聯想,在練習過程中體會色彩語言的獨特魅力,并升華為一種精神活動。而到了大學里受重基礎思想的影響,又幾乎將這種教學模式重新演練了一遍。

二、應試教育和現行高考制度是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

現行的藝術類高考分文化考和專業考,專業考試主要考素描和色彩,而考試的標準幾乎又是寫實這種形式。不少考生試卷評點之類的畫冊中可以看出考生的畫風基本是一個模式,包括一些優秀試卷,都是寫實的風格。色彩試卷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素描作品中還有些結構素描之類的以線條為主表現的與明暗寫實性素描拉開一定距離,形成相對較為多樣的風格,但色彩就顯得較為單一。現行的考試制度主要還是考學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自然要為造形服務,用色彩去塑造形體,色彩作品中過多地考慮了素描的因素,而減弱了色彩的表現力。學生雖想在色彩練習中作些新的嘗試,探索新的路子,作更主觀的表達,無奈為了考試,也不愿去冒這個險,因為在學生看來,考上大學才是首要任務,這關系到自己前途,所以還是穩妥些為好,以寫實方法來應付考試,只要畫得像,考試成績也差不到哪里去。教師也考慮到這點,不愿花精力去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技法的嘗試,還是讓學生反復練習這種方法,應付考試肯定沒問題。一些教師根據經驗甚至“摸索”出了畫色彩的一套“公式”:多少筆可以畫就一個罐子,多少筆可以畫成一個蘋果……雖然此法能真實地再現物體,但教出的學生像一個個工人、操作能手,只會機械地、被動地描摹客觀對象,而寫生中那種鮮活的感受,主觀的思考,對畫面的處理等都被這種消極的教學模式掩埋得無影無蹤。不過用此法應對考試卻居然能屢創佳績,并在考生中風行。這讓人想起“存在即是合理的”,這種教學模式既然能自如地應付考試,而且效果相當不錯,那當然有存在的理由了,并且能占到很大的“市場份額”。

三、利益下驅動,市場上以寫實為主的美術高考類畫冊的泛濫,也對如今色彩教學模式的單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隨著近幾年藝術院校的不斷擴招,考生大軍的成倍增長,不僅樂壞了各藝術院校,也使相關的美術出版社高興不已,高考類畫冊鋪天蓋地出來,令考生目不暇接,考生手頭至少有三四本此類畫冊。可是畫冊的內容大同小異,不少是手法很陳舊的僵化之作,甚至有些舊冊換一下封面,重新包裝后匆匆上市。出版社、范畫作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出精品,更是為了迎合考試,既然考試標準和要求是寫實的,畫冊內容當然也是寫實風格的。而大量的寫實類畫冊充斥市場又給學畫者、美術愛好者以誤導,以為畫就應該這樣畫。

以上幾點造成了目前美術基礎教學,特別是色彩教學模式的相對單一,素描教學中有以結構為主,甚至將打散等構成因素運用到教學中,豐富了教學思路,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也有些在素描寫生課中將石膏像用塑料紙、鐵絲、繩子等捆綁組合,試圖在教學中作些新的嘗試,這都是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色彩教學中還缺乏新的探索,仍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沒有將色彩特性、魅力較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值得廣大美術教學工作者好好思考和研究。

12